【海洋保育】WWF更改海鮮指引建議避免吃波士頓龍蝦 改吃帝王蟹及西澳龍蝦
發布時間: 2021/07/13 19:10
最後更新: 2021/07/14 13:14
我雖不殺鯨魚,鯨魚卻因我而死?世界自然基金會香港分會(WWF)建議,本地消費者今後應避免吃波士頓龍蝦,以免傷害北大西洋露脊鯨。
WWF剛推出《海鮮選擇指引》更新版,波士頓龍蝦由之前的「綠色—建議」,連降兩級至「紅色—避免」,與鯊魚、藍鰭吞拿及鰻魚屬於同一類。
WWF海洋保育主任王希允解釋,雖然波士頓龍蝦本身未受到絕種威脅,不過其捕撈地與北大西洋露脊鯨的棲息地重疊,嚴重威脅到該鯨魚物種。
北大西洋露脊鯨或遭誤捕,以及被捕撈龍蝦的器具纏繞,去年在世界自然保護聯盟《瀕危物種紅色名錄》已由「瀕危」列為「極度瀕危」。WWF建議消費者,改選「綠色—建議」類別的品種,例如西澳龍蝦。
新修訂的指引加入多種港人常食用的海鮮,以網站形式刊載 (wwf.hk/seafood-guide),方便手機上瀏覽,讓公眾及海鮮供應商均可查閱本地70多種海鮮的可持續狀況。資料涵蓋品種名稱、來源地、生產方法,以及於指引類別,即「綠色—建議」、「黃色—想清楚」或「紅色—避免」。
新指引加入不少新品種,包括日式餐廳常見的海鮮,如鯖魚、油甘魚和比目魚皆屬「黃色—想清楚」,吃用與否應視乎其生產方式。「綠色—建議」亦加入了鯷魚、帝王蟹、麵包蟹、西澳龍蝦及斑點蝦。
香港屬亞洲人均海鮮消耗第二高,超越了日本及馬來西亞等地,大家的海鮮選擇對於全球漁業資源有著直接而深遠的影響。7月14日為「鯊魚關注日」,WWF期望大眾根據指引選擇環保海鮮,不吃「紅色—避免」產品,例如鯊魚及鰩魚。
【同場加映】名廚黃亞保3大貼士蒸出肉質嫩滑不粗嚡口肉餅
責任編輯:姚沛鏞